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北京丰台十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2020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20年6月西 城 区 高 三 二模模 拟 测 试语 文


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讲评及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作文①优秀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作文②评阅标杆文

海淀区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议论文标杆文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一模范文

2020年北京高三朝阳一模作文范文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一模标杆文(议论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议论文范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记叙文范文

 202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范文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二模作文标杆文—《站在十字路口》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2019—2020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西城高三(下)6月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练习二模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二模语文及答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古文阅读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考语文查漏补缺试题

《论语》理解练习题2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高考2020年语文押题试卷

2012——2019年高考北京卷高分作文选读

2020 年北京高考押题训练系列 (训练项:古诗文·现代文·大作文)



2020北京延庆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通州高二(下)期末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

2020北京海淀中关村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理工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无答案)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八一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及答案解析

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师大二附高一(下)期末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4月份)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朝阳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顺义高一(下)期末语文

大兴区2019-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

2020北京海淀理工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101中学、四中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合集

北京首师大附中新高一分班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2016北师大实验中学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2020北京丰台十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命题人:司庆臣复核人: 牟颖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直接在智学网上填写;主观题或在打印的答题卡上作答,或在带横线的纸上作答(作文用作文纸);

3.考试结束时,在五分钟内提交完毕。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易(cuàn)      (sǒu)使             (jī)首          精神(kuì)愦

B. (xù)勉       编(zuǎn)            笑(chī)        (qìng)竹难书

C. 信(zhá)       (jiān)过            忿(zhì)         (huò)人耳目

D. (xié)矩        刍(yáo)         布(tuó)         (mǐ)不有初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其所贱恶而辟                        然则一文人名于世,足重哉

B. 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其怖故,不能战斗

C.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由分                某,而母立于兹

D. 一日,大母余                        卒令不闻其

3.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寘诸橐以与之B.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C. 上恤孤而民不D. 昔舜造漆器,禹雕其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子谏,公患之                        骤,多次

B. 知其所哀而辟焉                        矜,怜悯、同情

C. 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开端

D. 幸诸公数匡助                        相,互相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去                将,动词,义同“做”

B. 如文之士,伎巧之徒                    属,类、种属

C. 我之怀矣,自诒伊                    戚,忧愁、哀伤

D. 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诣,造诣

6.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B. 孝者,所以事君也

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

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B. 其我之谓也

C. 弃人用犬 虽猛何为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B. 提弥明

C. 使鉏麑D. 晋灵公不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大经”,《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都选自《左传》。

B.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后南宋大儒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大学》是儒家学说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中庸》阐明修身治人的规则。

C. 朱熹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大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

D.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他的《人间词话》堪称是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10.下列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晴雯性格泼辣,口尖舌利,任情任性。大观园的丫头们中,数带刺的晴雯得罪的人最多,积怨也最多。

B. 在荣府内,虽说长子贾敬袭了官,但荣府的正房“荣禧堂”住的却是贾母和次子贾政一家。而贾敬的儿子贾琏、媳妇王熙凤,却又都到贾政这边来管事。

C. 王夫人在荣府的尊贵地位可以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来形容,她的女儿元春是皇贵妃,儿子宝玉是被众家长看好的未来继承人,侄女王熙凤是荣府实际的管家人。

D. 袭人是贾母从自己的丫头们中遴选出的专门服侍爱孙宝玉的丫头,她并非“家生子”出身,却是尊贵的主事大丫头。

11.下列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又引来了香菱的参与,这三位父母双亡的孤女,在团圆佳节共同完成了属于她们的诗篇。

B. 在“潇湘子雅谑补余音”中,颦儿把刘姥姥称作“母蝗虫”,李纨评论:“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C. 《红楼梦》中,黛玉、宝钗和妙玉幼时都曾有和尚劝其出家消灾避祸,只有妙玉出了家,但最终也难逃厄运。

D. 连林黛玉都看出了贾府的窘境,谈起“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时,贾宝玉却毫不在意地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可见,贾宝玉确是个只知享乐,不务正业,“无事忙”的“富贵闲人”。

12.下列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脂评”说:“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娇嗔,不知情时(事)之人一笑,所谓‘情不情’。”这是贾宝玉所独有的“情不情”观念而用于物的一种表现。但在读者眼中,恐怕就是贵族公子哥的“暴殄天物”了。

B. 王夫人逐走病重的晴雯致其惨死,把芳官们放给他们干娘遣嫁,逼得芳官和藕官蕊官斩情为尼,落入了水月庵和地藏庵两个老贼尼手里——整治宝玉身边的妖精成了抄检大的主要目的。

C. 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黛玉已然了解了宝玉对自己的深情便抽身离开,遗憾而可怕的是,黛玉并没有听到他这番真情的表白,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

D. 神瑛与绛珠的相互关爱之情,是产生于与人间相同的“自然之性”、“自然之情”基础之上的,而“金玉良姻”,则是贵族之家富贵传流、门当户对的象征。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1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 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 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惯。

D. 民间环保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工作中,没尽到职责和义务。

14.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B. 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 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D. 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15.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 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

C.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 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16.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经济处罚是对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

B.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C. 在上海,产生垃圾者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 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

17.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1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貌若群                              营:统领

B. 而仰望焉,而望焉                    旋:旋即

C. 义而焉者                            介:独特

D. 尚不与焉                            俦:做伴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又狎人                             是故君子先慎

B 既来皆恶截冠雄鸡                    谏不入,则莫之继也

C. 又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       以知其然也

D. 可以逃乎                           人莫知子之恶

2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B. 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C. 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D. 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21. 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22.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氛围。

B. “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 “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 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23.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   )

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E.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24.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2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

大学的至高境界,“____________”。“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________________”。

26.《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痴颦”“时宝钗”“憨湘云”“敏探春”“酸凤姐”“贤袭人”“勇晴雯”等。请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一字评”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国  宝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让他感到温润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礼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发潮。

下榻,洗漱,吃早茶。吴承墨迫不及待地问:“东西在哪里?”“不急不急。”王老板说,“您老刚下车,先在这里养养神。”“那是,养好了精神,看东西才不会走眼。”吴师母说。

午饭后,王老板就拉着吴承墨和师母直奔梅园。吴承墨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江南小城的梅花,曾给他带来多少灵感与熏陶。进了梅园,他一看到满园盛开的梅花,竟高兴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场吟就一首咏梅诗:不为浮华动,月下独自开。吟吟低浅唱,一枝报春来。刚刚吟完,王老板就拍手赞叹。吴承墨诗兴大发,又接连吟了好几首。

第二天早餐桌上,吴承墨又问起东西在哪里。王老板还是说:“不急不急。我听收藏圈里的人说,您是国宝级的大师,您只要闭着眼在书画前走一走,用鼻子闻一闻,就能鉴定出是真品还是赝品。”“那都是人家瞎吹的。”吴承墨说。

早餐后,王老板租了一条观光船,沿着古运河一路游览,还请来了两位评弹演员。老两口品着时鲜,喝着美酒,听着琵琶的伴奏和美女的清唱。吴承墨真的有些醉了,是被乡情陶醉了。陶醉之余,竟自言自语道:“看来,老了还是回江南来定居,江南的山水养人。”“这是古今常理,落叶归根嘛,大师!”王老板附和。

闲谈中,王老板终于提起了那件东西。竟是一代国画宗师八大山人的一帧山水长卷。吴承墨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叹息:“哦!”这些年,他过目的书画不少,但能鉴定如此有分量的国宝,还是头一回。

第三天早茶后,王老板带吴承墨夫妇驱车驶入一个新建小区。一幢幢别墅在湖光山色中隐现,路边,一株株春梅正含苞欲放。王老板领着两人走向湖边的一幢独体小别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仿古建筑,门前就是鹤湖。转到三楼露天阳台,王老板朝湖面一指,道:“大师,您作首诗吧。”此刻,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群白鹤正飞上飞下,盘旋起落。吴承墨顿时诗兴大发,脱口吟道:岸边梅花湖中鹤,哪是青来哪是白?天上嫦娥楼上客,哪是人来哪是仙?王老板又是拍手赞叹:“好诗好诗!吴师母,喜欢这里吗?”“岂止是喜欢,我都不想走了!”吴师母笑道。“如果师母喜欢,我就送给你们!”王老板说。话音刚落,吴承墨就说:“这么贵的小楼,你就是敢送,我也不敢收啊!”吴师母看了他一眼。

下午,王老板将二老接到了拍卖公司,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黄缎装裱的轴盒,从里面取出一个装裱精致的卷轴,缓缓将其打开。吴承墨就像一个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穿上白大褂,戴上白手套,围着长案缓缓转了一周,然后走近,俯身向展放在案上的墨宝。画面上有江南的群山、曲水、春梅,依山临水傍梅的,是一间小小的草寮。八大山人画草寮,只是草草数笔,淡墨上漂一层赭石,极其传神,似乎住在草寮里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画,只要一看到八大山人的作品,浑身就会似过电一般。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他拿起放大镜细细审读起来,用笔,用墨,包括题款,都没有任何破绽。他将放大镜瞄准了题款下面的那方印章。这是鉴定书画的最后一道关口。那是一方八大山人常用的印章,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略显浅薄。他又站到了画前,将鼻子凑近画面,做着一次次深呼吸。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呆立在那里。

晚上吴师母就跟他吵了一架。吴师母道:“你今天吃错药了?你头都点了,怎么就不肯落笔?”“我还是有点吃不准。”他说,“那方印章看上去没问题,只是印泥按说不应该那么淡。而且八大山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吴师母道。“看来,还得再看一遍。”吴承墨小声说。

三天后,他又将画面上的笔墨以及题款、印章细细看了一遍,再将鼻子一次次凑近画面。起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看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里面传出一个声音:“就你清高?就你圣洁?就你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转身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紧挨着他的吴师母说:“承墨,你随便写,就当平时练字。”这么一说,他的手就不抖了。

刚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吴师母已将揿了印泥的那方大章递了过来。他接过后,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吴师母就捏住他的手腕,朝下按去。

第二天,吴承墨夫妇就要返京了,王老板掏出一串钥匙:“师母,这是一点小小心意。”

回到北京,吴承墨就住院了。医生说他是因为太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太大。一个多月后,吴承墨才出了院。早晨,他从刚送来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梅城市博物馆花重金从私人手中购得的一件国宝——八大山人山水长卷,经鉴定竟然是赝品。

吴承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前一黑……

(取材于徐锁荣同名作品)

27.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梅城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

B. 王老板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

C. 吴承墨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

D. 小说中的王老板,精明圆滑,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28. 小说中写吴承墨两次即兴吟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9. 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在前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其中三处,简要分析。

30. 小说以“国宝”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50分。(请必须在答题卡记叙文、议论文的括号内画√表明所选文体,或在作文纸上直接注明:记叙文或议论文  题目

3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有网友在微博平台发布了自己的心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则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说,从外打破就会被人吃掉;从内打破就会发展、成长。

有人说,人生也是这样,从外打破源于压力,从内打破源于动力。

有人说,如果是个臭鸡蛋呢?从内怎么打破?从外打破也没用啊!

有人说,就算是个好鸡蛋,母鸡不去孵,也于事无补啊!

还有人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打破”才最关键……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有细节、有描写。议论文要求:自主立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


2020北京十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答案】B

【解析】

A项,“稽首”的“稽”读qǐ;

C项,“愆过”的“愆”读qiān;

D项,“刍荛”的“荛”读ráo。

故选B。

2.【答案】B

 

A项,前一个“焉”是代词,可译作“它”;后一个“焉”是疑问词,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B项, 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作“因为”。

C项,前一个“所”是助词,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后一个“所”是名词,可译为“地方”。

D项,前一个“过”是动词,可译作“看望”;后一个“过”是名词,可译作“过错”。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A项,“寘”通“置”,可译作“放置”。

B项,“谦”通“慊”,可译作“满足”。

C项,“倍”通“背”,可译作“背叛”。

故选D。

4.【答案】D项,“相”是副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代指我。

5.【答案】C

【解析】

A项,“将”,音节助词,无实义。

B项,“属”,动词,可译作“写”。

D项,“诣”,动词,可译作“到”。

故选C

6.【答案】D

A项,“固执”,古义:坚持不懈;今义:多指坚持成见。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意思是: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B项,“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孝者,所以事君也”意思是: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C项,“长者”,古义:德高望重之人;今义:年长的人。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意思是: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木。

D项,“智慧”,古今义相同:聪明才智。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意思是:过去有个人,愚蠢不聪明。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A项,“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宾语前置句,“自欺”应为“欺自”。

B项,“其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应为“谓我”。

C项,“弃人用犬虽猛何为”,宾语前置句,“何”是“为”的宾语,前置了。

D项,“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故选D。

8.【答案】B

A项,“礼”,名词作动词,礼待;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意思是: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

B项,“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提弥明死之”意思是:提弥明为赵盾而死。

C项,“贼”,名词作动词,残害,伤害;

“使鉏麑贼之”意思是:派鉏麑暗杀他。

D项,“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晋灵公不君”意思是:晋灵公不行君道。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B项,“《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说法错误。《大学》这部书,原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三篇,《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B项,“在荣府内,虽说长子贾敬袭了官”“而贾敬的儿子贾琏、媳妇王熙凤”说法错误。根据原著,在荣府内,是长子贾赦袭了官,贾琏的父亲是贾赦。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A项,“又引来了香菱的参与”说法错误,根据原著,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引来了妙玉的参与,而不是香菱。

B项,“李纨评论”说法错误。根据原著,评论“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的人是宝钗,而不是李纨。

C项,“黛玉、宝钗和妙玉幼时都曾有和尚劝其出家消灾避祸”说法错误。根据原著,只有黛玉和香菱在幼时有和尚劝其出家;而宝钗幼时生病,是癞头和尚开了方子,并没有劝其出家;妙玉则是从小身体多病,买的替身出家都不中用,所以最后还是自己出了家,也没有说是和尚劝其出家。

故选D。

12.【答案】C

C项,“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黛玉已然了解了宝玉对自己的深情便抽身离开,遗憾而可怕的是,黛玉并没有听到他这番真情的表白,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说法错误。“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错,赶来送扇子的是袭人。

故选C。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答案】13. C    14. B    15. C    16. D    

17. 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答案】18. B    19. A    20. A    

21. 世人应该明白,不要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遭人嫉妒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注重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貌若营群”翻译为:(它)样子像统领群鸡的。营,解释为统领;

B项,“而仰望焉,而旋望焉”翻译为: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旋,回转,旋转;

C项,“义而介焉者”翻译为:讲义并且独特的。介,解释为独特;

D项,“尚不与俦焉”翻译为:还不和它结成伙伴。俦,解释为做伴,结成伙伴。

故选B。

【19题详解】

A项,两个“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于”,对;

“而又狎乎人”意思是:且对人很亲近。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意思是:因此君主(文王)首先要慎重于对道德的修养。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转折的关系,但是,却;第二个“而”,表假设,如果;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意思是: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意思是:如果进谏了不被接受,就没有人继我而去进谏了。

C项,第一个“奚”,副词,怎么,为什么;第二个“奚”,代词,什么;

“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意思是: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D项,第一个“其”,语气助词,表反问的语气,难道;第二个“其”,代词,自己;

“其可以逃乎”意思是:难道能逃跑吗?

“人莫知其子之恶”意思是: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

故选A。

【20题详解】

A项,“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说法错误。“勇猛好斗”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是说截冠雄鸡勇猛善斗,而不是好斗。

故选A。

译文:

我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见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又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望着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呼唤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它)来到庭院之中,院中有高三十余尺的大树,(它)张开翅膀悲伤地鸣叫着,飞上树顶栖息。

我觉得奇怪:“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善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一起栖息。它虽然善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过去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气并且独特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还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内亲外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之后,就为它写传记,将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答案】22. B    23. CE    

24. 内容不同: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是秋夜;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

情感不同:赵诗——诗人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分析错误,“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成了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切,于是,做了归乡的梦,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

故选B。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运用了悬想的手法,作者躺在床上,回想起十年来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种种往事,年迈的父母远在江南,自己不但未尽孝,反倒让二老担忧,如今功名也未成。

C项,“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在这除夕之夜,诗人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E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CE两项也都运用了悬想手法。

故选CE。

25.【答案】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2). 望尽天涯路    (3). 为伊消得人憔悴    (4). 蓦然回首    (5).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 止于至善    (7).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兼有直接性默写和情境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本题默写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凋”“碧”“涯” “憔悴”“蓦” “阑珊”“善”“皆”“壹”等。

26.【答案】敏探春的“敏”意思是“聪敏”“敏锐”“敏慧”。比如抄捡大观园,探春敏锐地觉察到贾府的败势;替凤姐理事时“开源”“节流”的措施,可见她的“聪敏”。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答案】27. D    28. 第一首诗描写了梅花孤傲高洁形象,暗示了吴承墨清高自许的心理。第二首诗写别墅小区的美景令人沉醉,暗示了吴承墨对住在别墅的奢华生活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29. 王老板赠送别墅给吴承墨,表明他本来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想贿赂吴承墨得到是真品的鉴定。吴承墨发现画上印泥颜色淡,画面没有冰片和麝香气息,与八大山人真迹不符,暗示是赝品。吴承墨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时手发抖,不愿落墨盖章,表明他心知是赝品,内心犹豫挣扎。    

30. “国宝”意为国家级的宝物,指极有价值的事物。题目点明小说以“国宝”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国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一是指鉴定大师吴承墨;但事实上,画是赝品,吴承墨为个人私利违背了职业操守,两者都不配称为“国宝”,用“国宝”作为题目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A项,“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说法错误。应是表现吴承墨重回故地的愉悦、温馨的感受,也衬托了王老板的热情;全文讲述了吴承墨在利益的诱惑下,违背本心,作出了假的鉴定的故事,全文基调并不“温馨”。

B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说法错误。王老板是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为了用乡情打动他们,从而引发他们的落叶归根的想法,为下文送别墅铺垫。

C项,“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说法错误。在吴承墨作出鉴定之后,王老板把别墅钥匙交给了吴师母,说是“一点小小心意”。可见王老板请他来鉴画的真正原因是想借吴承墨的名气掩盖赝品的真相。

故选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